台湾医疗走向国际!医药携手赴马设立医疗据点 「以医带商」进军东协

清福医院院长王炯琅(右2)提出「以医带商」策略,主张建立系统性输出模式,目前已规划在马来西亚设立医疗据点。

清福医院院长王炯琅(右2)提出「以医带商」策略,主张建立系统性输出模式,目前已规划在马来西亚设立医疗据点。

根据全球数据库网站「Numbeo」公布的2025年《医疗照护指数》,台湾以86.5分高居榜首,并以159.2分蝉联医疗费用效率第一名,连续七年称霸全球,但目前国际医疗市场却难见台湾的踪影。清福医院院长王炯琅提出「以医带商」策略,主张创建系统性输出模式,目前已规划在马来西亚设立医疗据点,期待能将台湾医疗技术、医材、药品、高端设备等引入东南亚市场,让台湾医疗走上世界舞台。

设国外医疗据点 带动整体医疗服务推广

公民帮推协会4月10日举办「台湾医疗产业新南向发展论坛」,由多位台湾与马来西亚的产官学代表共同就「台湾医疗产业如何走向国际」进行深入剖析。据王炯琅院长观察,东南亚国家的医疗水准与台湾存在10至20年的差距,他曾参访泰国最大的医疗集团,看到当地最好的心导管、癌症治疗中心,品质仍不及台湾,但每年却能吸引许多国际病人前来求医,也获得很高的评价,让他发现「台湾应该有很大的优势」。

王炯琅院长表示,过去台湾医疗输出多停留在「个别技术移转」,缺乏制度性、系统化的长期经营,他提出「以医疗服务为平台、以医院据点为内核」,在当地设立诊所或小型医院,使用台湾的医疗器材、药品等,通过实际操作的据点,创建当地人对台湾医疗的信心,不仅能将台湾的医疗服务推广到国际,更有机会吸引国际病人来到台湾治疗。

大马医疗市场获看好 台湾「这些优势」可成合作方向

前马来西亚槟州行政议员邓章耀表示,马来西亚医疗市场近年快速成长,也吸引了来自新加坡、日本、韩国等多国的资本进入,市场对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,正是台湾进场的黄金时机。其中,槟城已是一大医疗旅游热点,2004年开始,政府与当地私立医院合作,到印尼进行医疗旅游的推广,当初每年约有2至3万名印尼人来看病,到2024年,每年前来求医的印尼人已达到50万人,国际病人的人数领先全马十几年,直到去年才被吉隆坡跟雪州超越。

马来西亚政府将于2025年第二季修订《私人医疗保健法》,运用DRG(诊断相关组)系统规范私立医院收费项目与标准。邓章耀行政议员指出,台湾在DRG和智能医疗方面经验丰富,可与马来西亚卫生部官员、医院代表和保险公司分享,日前长庚医院已协助马六甲医院打造大马首个智能病房,未来还可拓展至智能手术室等领域。

此外,马来西亚生技市场成长迅速,细胞疗法和外泌体疗法的需求不断增加,台湾在《再生医学法案》通过后相关产业发展成熟,可利用技术优势与之合作。台湾在癌症治疗及重症转诊上具备竞争力,医疗费用相较新加坡及欧美更实惠,也是马来西亚患者来台就医的一大吸引力。

台马合作医疗据点落地 台湾医疗产业逐步迈向国际

王炯琅院长指出,目前已规划在马来西亚槟城设立诊所作为据点,未来也期待能拓展到吉隆坡等地。中华生技医药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建州药师提出,协会持续协助台湾医药品取得当地准证,并优先在台马合作院所使用,同时与毕业自台湾医学系的大马医生合作。

台湾政府也通过「新南向医卫合作暨产业链拓展计划」,推动一国一中心/双中心计划,集成大型医院与产业资源,协助台商拓展东南亚市场。陈建州理事长表示,台湾医疗团队进驻大马、引入台湾医药产品,便可逐步实现「台湾医疗品牌出海、台湾药品医材供应、台马医疗连锁拓展、台湾医疗东协争光」。

▋延伸阅读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