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3月30日是世界躁郁症日(World Bipolar Day),以纪念画家文森·梵谷的生日为起点,号召全球提高对躁郁症的认识与理解。躁郁症,也称双相情绪障碍症,是一种情绪调节失衡的精神疾病,病友在躁期与郁期之间反复摆荡,可能出现思绪奔驰、过度自信或高度情绪低落等状况,对社交、工作与家庭都造成重大影响。
然而,社会对躁郁症的错误认知与负面标签仍普遍存在,不仅使病友与家属承受额外压力,也严重影响病情稳定与就医意愿。为推广世界躁郁症日的理念,台湾精神医学会推出《情绪的云霄飞车:20堂课带你认识躁郁症》影音书,并同步响应国际活动(www.worldbipolarday.org),以教育推动去除污名,创建理解与支持的社会氛围。
错误观念不只阻碍治疗 更形成恶性循环
台湾精神医学会理事长王仁邦医师指出,躁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疾病,躁期的高昂情绪常被误认为「很有干劲」,而郁期则被简化为「心情不好」,导致病友延误就医,错过稳定治疗的黄金时机。躁郁症病情具有复发性,如果无法在早期控制,可能反复出现情绪波动,影响生活品质与社会功能,治疗与生活是互相影响的,若因误解导致就医困难,就更容易复发、恶化,陷入难以抽身的恶性循环。为了让病友、病友家属与一般民众能够更完整且正确地理解躁郁症,王仁邦理事长表示,学会特别推出《情绪的云霄飞车:20堂课带你认识躁郁症》影音书,通过系统性介绍躁郁症的症状、成因、治疗选择与日常照顾方式。
「现在大家获得信息的方式很多,但真正系统、完整、根据实证的知识其实不多。很多人靠爬文或听信网络留言,有些是病友经验,有些却可能误导甚至吓人,对病友反而造成压力。」王仁邦理事长补充说明,希望通过这套影音书,用病友与家属能理解的语言,让正确的知识走进日常生活中。
从治疗到照护 影音书成为病友与家属的最佳「培力工具」
「许多病友其实很享受轻躁期时那种思绪奔驰、创意爆发的状态,而家属也常以为那只是『个性比较积极』,不觉得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。」台湾精神医学会秘书长陈锡中医师指出,这样的误解不仅会延误躁郁症的早期诊断,更容易让病友在面对郁期低潮时措手不及。由于病情常呈现周期性波动,若无长期规划与稳定治疗,将严重干扰病友的生活节奏与职场表现,也提高复发风险。
陈锡中秘书长进一步指出,在资源面上,台湾具备良好的健保制度与精神医疗架构,病友可通过门诊、住院或社区资源获得身心治疗。尤其卫生福利部近年来推动专款补助躁郁症长效针剂的使用,这类药物副作用较低、稳定性高,也能减少病友频繁就诊或请假的困扰,有助他们更顺利地维持正常生活与工作安排。
然而,陈锡中秘书长也提醒:「再完善的资源,也需要病友愿意接受治疗,且具备足够的自我照护能力,才能真正发挥疗效。」台湾精神医学会特别推出系列课程影音书,作为病友与家属的『培力』课程,这套课程不只是单向的卫教内容,而是希望帮助病友与照顾者拥有「知的权利」与「照顾自己的能力」,才能与治疗团队创建长期合作关系。
破除民俗误解、看见青少年躁郁困境 从对话开始真正去除偏见
台湾精神医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委陈柏熹医师表示,每年的3月30日为世界躁郁症日,由来是为纪念画家文森·梵谷的生日——这位极具才华的艺术家,正是典型在创作力与情绪困扰之间挣扎的代表。躁郁症不只是疾病,更是一段深刻的生命经验,常常牵动着病友的人际关系、职涯与自我认同。即使在现代,社会对躁郁症的误解与标签依然根深蒂固,尤其在台湾与华人文化中,许多症状仍常被粘贴「桃花癫」、「中邪」或「命理不好」的迷信标签,甚至有家庭在症状初期先求助民俗仪式如收惊、改名,错失科学治疗的黄金时机,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延误就医,更进一步加深病友与家属的羞愧与孤立感。
陈柏熹医师也提醒,躁郁症的发病年龄往往涵盖青少年时期,若教师或家长误将初期症状视为单纯叛逆或情绪不稳,就可能错失早期辨识与介入的契机。因此,强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情绪学习是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环,能协助青少年创建自我觉察与情绪调节能力,也能让同侪更具包容力,降低歧视与排除。陈柏熹医师强调,推动正确观念的普及,信息传递固然重要,但唯有真诚的对话与日常接触,才能真正破除偏见与去除污名,呼吁社会应重新查看我们对疾病的语言使用,将「精神病人」这类污名词语,转化为「情绪复原者」、「情绪觉察者」等具尊重与正向意涵的称呼方式,不仅能帮助病友重建自我价值,也能让大众看见他们的能力与潜能。这也是为什么精神医学会推出这套影音书,希望让病友、家属与社会大众都能通过影音方式,以自己的步调吸收知识、创建正确观念,希望这不只是一套教材,而是一个起点,让更多人能看见:这是一种可以被理解、也可以被治疗的疾病。
Bipolar Strong——不只是病友的坚持更是整个社会共好的力量
躁郁症不该是沉重的标签,而应被视为一种可以被理解、被治疗,也值得被陪伴的情绪困境。每一位正在努力面对情绪波动的病友,都值得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。通过正确知识的传递、偏见的松动,以及持续的对话,一同打造一个更有同理、更友善的环境。
若您也希望尽一份心力,不妨转发这则新闻或分享台湾精神医学会《情绪的云霄飞车:20堂课带你认识躁郁症》影音书的链接(https://www.sop.org.tw/video/Bd_list.asp),让更多人能够理解躁郁症、接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,让我们在3月30日这一天,为理解多一分努力,为病友多一分温柔。
(资料来源:健康医疗网-响应3/30世界躁郁症日!台湾与国际携手,共同打破躁郁症污名化)